

工作日的下午,位于上海长宁区天山路928号的“合乐颐境”店内,顾客络绎不绝。乍看之下,温暖的米色调、开阔的空间与散落各处的家居陈设,让人仿佛步入一家时尚的精品买手店。
然而,仔细端详便会发现不同。在这家店里,客人以中老年人为主。商品也颇有讲究:有三颗鸡蛋重的超轻弹力鞋、带三重灯光的放大镜,更有带放大镜的指甲刀、可折叠洗澡椅……店铺从“衣、食、住、行、用、聚”六大生活场景出发,每个角落都藏着对老年人生活的细致考量。
这是一家聚焦55岁以上人群的居家养老线下店铺,创始人是1992年出生的廖胜晗。
年轻人闯入养老行业已不算新鲜,但开创一家专注于居家养老产品的垂直零售店,在行业内仍属少见。
透过这家店,我们似乎能窥见一丝新的趋势——银发人群对品质生活的追求,远超外界想象,大众对适老化产品的需求,也正从“医疗辅助”向“品质享老”转变。

为长辈精心布置的“实验室”
廖胜晗至今记得去年深秋的无奈。为了行动不便的外婆寻找一款安全的助浴椅,他跑遍上海却找寻不到,看到的产品要么是冰冷的金属架,要么是包装简陋的“康复用品”;线上平台虽品类繁多,却无法触摸材质、测试稳固度,“给老人用的东西,看不见、摸不着,怎么敢买?”
这份困惑,并非个例。长期以来,中国适老产品大多被归类为“医疗器械”,陈列在医院辅具中心或街角药店的角落,包装上印着“康复辅助”“伤残适用”等字样,无形中给老年人贴上“弱者”标签。
即便有创新产品,也多聚焦重度失能群体,忽视了更广泛的“健康老人”“轻度失能老人”的需求。对于他们来说,想要的不是“康复工具”,而是能提升生活品质的“日常好物”。
“传统市场把适老产品做成了‘小众刚需’,却忘了银发群体也有品质追求。”廖胜晗在考察日本、瑞典等老龄化先行国家时发现,当地的适老产品早已融入日常生活:比如防滑设施、轻便小推车、折叠拐杖……这些产品大多带有“去医疗化”的设计理念,把适老产品融入日常生活。这让他坚定了创业方向——在上海打造一个“能逛、能试、能学”的适老生活空间。
店主介绍,除去重量轻外,适老化的鞋子也做了加宽处理(牛益彤 摄)
于是,这家店铺有了许多“反其道而行之”的装修思路——店铺设在临街,采用开放式设计,所有门框拓宽至90厘米方便轮椅通行,地面采用防滑系数高的专业地胶。就连价格标签和推荐说明,都比普通店铺大一号。
更显用心的是,店铺甚至特意将门头向内退让,为公交站候车的老人创造出一个可遮阳避雨的休憩角落。“老人们等车时顺便进来看看,也许就会发现一双需要的防滑拖鞋,或者了解一种新的安全知识。”廖胜晗解释道。
激活银发群体消费力
71岁的王阿姨和老伴仔细试坐一款浅灰色的助浴椅后,很是惊喜,“我家的浴室特别小,所以很需要这样一个既稳固又能折叠的椅子。”王阿姨边说边坐下起身反复尝试,“这个重量我拎得动,表面防滑处理也很好,亲手摸得到质感,我们才放心。”
这款商品并不便宜,大约需要一千余元,但恰恰击中了当代银发群体的核心需求。不少“活力老人”正是如此,他们大多身体健康、有稳定退休金,愿意购买性价比高的产品,更追求“自主、品质、尊严”的生活。
他们的消费力也远超想象。廖胜晗介绍,店内一款售价七百余元的进口拐杖,因能根据重心移动适度弯曲、颜值远超传统拐杖,在店内很是热销,目前已断货;可倾斜45度的电动起身沙发,虽价格不菲,却吸引不少子女为父母购买。
店内,拐杖提供三种选择(牛益彤 摄)
可以倾斜四十五度的沙发,能够助力老人起身(牛益彤 摄)
当产品设计尊重老年人需求、消费场景变得轻松舒适时,银发群体的购买力便会自然释放——记者在店内观察的一小时里,就有两笔交易完成,客单价都在千元前后。
打破“进店”的门是第一步,随后要打破的,是观念上的“门”。
开店两个多月,廖胜晗和团队发现,许多家庭的安全防护意识远远不足。“我们已经遇到三位顾客,都是在家里坐普通凳子洗澡摔倒后,才慌忙前来寻找专业产品的。”廖胜晗感慨道,“千万不能等到出事才重视。”
因此,即使面对看似没有购买意向的顾客,团队也愿意花费二三十分钟,耐心讲解诸如“轮椅不能空载推行,否则极易后翻”“拐杖应该握在健侧手,以辅助患侧康复”等知识点。
这种超越商业交易的人文关怀,让店铺逐渐演变为一个充满温情的地方。常有老人逛完后,不时送来糖果,将这里视作一个可以信赖与交流的场所。
为什么在上海扎根?
“如果把店铺开在其他城市,可能不会这么快被接受。”廖胜晗坦言,选择上海,是他经过半年调研后的“必然选择”。这座城市的老龄化特质、消费氛围与政策环境,共同构成了适老产业生长的土壤,也让“合乐颐境”的创新模式得以快速落地。
上海的“先天优势”,首先体现在庞大且优质的客群基础。上海民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末,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577.62万人,占户籍总人口的37.6%。更关键的是,上海老年群体的消费力与消费观念领先全国,“大家很愿意在这些品质好物上消费”,廖胜晗说。
店内,如放大镜指甲刀、带灯放大镜、防滑鞋等小物很受欢迎(牛益彤 摄)
他也发现,代际消费也是适老化产品的重要方式。“我们分析发现,大多数购买产品的顾客并非老人本身,而是他们的子女或孙辈。”廖胜晗分享了他的观察,“年轻人尽孝,不是只给父母钱,而是会主动关注他们的生活细节。”
一对来自南通的夫妻,特意来到店里对比浴室内的防滑地胶,希望能改造自家的浴室。“一平米大约需要一千余元,价格上不便宜,但是我们属于刚需。如果能方便老人洗澡,多少钱都是合算的。”王女士说,她很满意这种“只要粘贴”就可以完成改造的方式,决定通过网上邮寄的方式寄回家。
这种“子女主导”的消费模式,不仅提升了客单价,更推动了适老产品的“年轻化传播”——若能借助社交媒体传播,更能迅速吸引更多人的关注。
同时,上海的商业环境成熟,消费者对“小众业态”“创新模式”的包容度高。
“在其他城市,可能会有人觉得‘开这样的店肯定没人买’,但在上海,无论是旁边的党群中心还是周边居民,都对我们很友好。”廖胜晗说,店铺所在的天山路街道,不仅给予租金优惠,还主动协助对接社区资源,吸引更多老人进店。
“我们不做‘适老化改造’,而是专注‘即用型康养小物’和‘轻量级改造’上。”廖胜晗如此总结他们的定位。
而“合乐颐境”这样的创新模式,也为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,店铺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度。最近,已有来自北京、广州等地的投资者前来考察,探讨模式复制的可能性。同时,廖胜晗团队也开始与本土厂家合作,希望开发出更适合中国老年人使用习惯的产品。
“我们希望通过降低老年人享受安全、便利生活的门槛,让适老理念‘飞入寻常百姓家’,这不仅是生意炒股配资最新信息,更是一份带有社会价值的事业。”廖胜晗说。
融航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