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小时服务热线:13072470909

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

发布时间:2020-03-11浏览次数:文章来源:未知

  实验动物工作是一项特殊而又至关重要的工作。相关单位应定期安排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,一旦发现疾病,及时隔离观察治疗,必要时可预先注射相关疫苗预防。提高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待遇标准,加强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措施,保障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势在必行。

 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是指从事实验动物工作,包括实验动物管理、实验动物饲养、动物实验操作人员等。他们在工作中或多或少会接触到各种物理、化学和生物等职业危害因素。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见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。

  提高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待遇标准,加强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措施,保障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势在必行。

  01

  实验药物的危害及防护措施

  某些药物,例如抗肿瘤药物,多毒性较大,大部分抗癌药物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,对人体的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均有抑制作用,实验动物会出现毒副反应,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在接触抗癌药物时如不注意防护也会带来危害。特别是当粉剂安瓶打开时及瓶装药液抽取完毕拔出针头时,均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溢出,形成含有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,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人人体,危害实验人员并污染环境。

 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,戴口罩、帽子、手套,如被药液污染应立即冲洗,把影响程度降至最低:废液瓶和注射器放入固定容器,及时焚烧。

  02

  针刺伤、锐器伤和动物咬伤的防护措施

  由于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可能会面对各种不同的动物模型,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概率远比普通人群高,在实验过程中与注射器材及各种锐利器械接触机会也多,故一旦发生刺伤、锐器伤和动物咬伤,可能会造成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。

  针刺伤、锐器伤后,应立即由近心端向远端挤出伤口血液,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,再用碘酒或碘伏消毒伤口行敷料包扎,并及时去相应医院就医,必要时抽血体检,同时,需按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备案,作好跟踪复查和治疗。

  03

  生物性危害及防护措施

 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在操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各种动物的血液、体液或其他分泌物,而这些是最常见、又是最具有潜在性的危险因素。我国每年报告法定传染病450余万例,其中多数可经呼吸道和血液等途径传播。布氏杆菌病、结核杆菌病、流行性出血热和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。

  接触各种动物的血液、体液、粘膜、破溃的皮肤、处理被污染的物品时一定要戴手套,操作完毕彻底洗手。严格无菌技术,注意隔离制度,安全处理医疗废弃物。

  04

  噪音污染及防护措施

  手术室内噪声主要来自使用的各种监护仪、麻醉机、高频电刀、电锯、吸引器等,以及实验动物设施内高压灭菌器、气溶胶消毒喷雾器、推车和压缩机等。长时间在紧张和高噪音的环境中工作,可引起内分泌、心血管和听力系统的生理变化,如出现头痛、头晕、失眠、烦躁和听力下降等。

  对新建工作间应从声学设计角度考虑采用隔音设备;对仪器、设备定期进行普查、检修,如对器械台、麻醉机和推车等的活动部件及时添加润滑剂,尽量减少其使用次数,减少接触噪声职业危害的频次与时长。实验工作人员根据噪声强度,也可选择个人防护用品,如耳塞或耳罩等。

  05

  放射线的危害及防护措施

  紫外线照射在实验动物剖腹产手术室、检疫隔离室、超净工作台、屏障环境的缓冲间和传递窗等场所已被广泛使用,当工作人员较长时间射线照射,又缺乏相应防护时,可出现全身不适、食欲不振、头晕、四肢无力、甚至灼伤等严重问题。长期受到射线辐射甚至可引起DNA或染色体损伤甚至诱导肿瘤的发生。

  香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房和缓冲间不设紫外灯,其目的是避免实验动物工作者受到伤害。动物房采用5%新洁尔灭液擦四周墙面,缓冲间使用0.5%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消毒。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工作时间,需断开辐射电源并适当通风,人离开后再进行照射消毒。

  总之,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需要加强职业健康意识,不断学习和了解从业中接触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、应急处理方法,保障自身的职业健康安全。此外,用人单位应加强职业健康宣传与培训,规范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职业体检与健康管理工作,定期发放个人防护用品,改进防护措施,提升防护效果。一旦发现疾病,及时隔离观察治疗,必要时可预先注射相关疫苗预防。